2022年5月2日 星期一
惠能禪學實踐的頓悟觀
惠能禪學實踐的頓悟觀
在修行路上,想要明心見性證悟本來,修行者有從教理入手,藉著佛經教義, 聽聞佛法而通達;也有修行者靠著自心自悟,透過具體的實踐功夫腳踏實地的修行,由自心通達而悟道,六祖惠能大師就是屬於這一類型。因為惠能的智慧悟性極高,由身體力行的功夫自心頓悟而悟道。他是位目不識丁的樵夫,拜見五祖後在寺院有八個月餘從事劈柴、挑水、舂米等雜役;又隱身於獵人隊中,為打獵的獵人隨機說法,獵人隊的隊長,時常派惠能看守獵網,惠能慈悲心的流露,在適當的因緣即偷偷的放生,在獵人隊中惠能因吃素不方便但吃肉邊菜。
《壇經》云:
祖云:「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著槽廠去。」惠能退至後院,有一 行者,差惠能破柴踏碓。經八月餘,祖一日忽見惠能曰:「吾思汝之見可用,恐有惡人害汝,遂不與汝言。汝知之否?」
弘忍大師叫惠能退到後院隨眾作雜務、破柴踏碓,此處顯示:「禪」非枯坐之「坐 禪」才是「禪」,「搬柴運水無非是禪」、「禪即生活」,「禪」是不拘泥於任何一種 固定形式,做任何事情都可以修禪,生活中處處皆是道場,在《壇經》中早已示現。《壇經》又云:惠能後至曹溪,又被惡人尋逐。乃於四會,避難獵人隊中,凡經一十五載, 時與獵人隨宜說法。獵人常令守網,每見生命,盡放之。每至飯時,以菜 寄煮肉鍋。或問,則對曰:「但喫肉邊菜。」 以上可以看出惠能用心苦修,在艱難的環境中以智慧行方便法門,從日常勞務中修行的親身體驗轉為日後禪法的資糧。因此,惠能開展出禪宗獨樹一幟的修行方式。惠能的「南宗禪」重實踐,以有別於傳統佛教以創新之面貌出現,強調心的解脫,不主張到深山古剎遠離紅塵的修行,也不主張攝心入定的苦行,惠能說: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這說明了一個人要 修行、悟道、成佛,都不離開世間,把佛法的出世導向入世修行。惠能又說:「所 以佛言:『隨其心淨即佛土淨。』」的理論,惠能的淨土觀是把西方佛國淨土的 理論本來是從心外求法導向從內心悟道,說明當下就是淨土。他倡導以心印心,強調「教外別傳,不立文字」,注重從自性去修持的頓教法門。而惠能示教不重經義、不講繁文縟節,只要能「頓悟見性,即心即佛」,俯仰之間舉手投足都是道場,日常生活行住坐臥皆是三昧。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慈妙菩薩人生故事
慈妙菩薩人生故事 慈妙菩薩在世是一位在台灣道親,求道有30年了,她不是點傳師,不是講師,不是辦事人員,不是壇主,但她有立清口愿,她真實信任這個道的寶貴,她對道信仰誠心誠意。 從求道以後,她每天早上4點30分走路去天妙佛堂(寶光建德),路程經過山路大概 1.5小時,她每天就是這...
-
◎如何在家修 師言。善知識。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東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惡。但心清淨。即是自性西方。韋公又問。在家如何修行。願為教授。師言。吾與大眾說無相頌。但依此修。常與吾同處無別。若不 依此修。剃髮出家。於道何益。 頌曰 心平何勞持戒 行直何用修...
-
信受奉行金剛經 可得福德功德? 相關經文彙整 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 聞是章 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 是無量福德。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 是...
-
南海古佛慈訓 : 淨化自身之業識 須靠五力! 1功德力,從行三施當中建立而來『功德力』可以扭轉,淨化爾等,不淨業識之作用。 2愿力,從爾等發心、誠心、慈悲當中得來『愿力』可保全你們的『色身』還有修道慧命,及促進色身去『行修辦道』行功了愿之作用。 3定力,從持戒,遵守一貫佛規禮節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