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日 星期三

修行行誼

修行行誼 修行者有肚量,兼容並蓄; 修行者守禮節,易俗移風; 修行者常微笑,廣結善緣; 修行者存誠意,感化大眾; 修行者顯才藝,造福人群; 修行者心謙和,色溫辭婉; 修行者獻愛心,溫暖人間; 修行者用智慧,圓融十方; 修行者捨財富,襄義助貧; 修行者正言語,化惡為善。

修行實相

修行實相 叩拜,不是彎下身體,而是放下傲慢; 念佛,不是聲音數目,而是清涼心地; 合掌,不是併攏雙手,而是恭敬萬有; 禪定,不是長坐不起,而是心外無物; 歡喜,不是顏面和樂,而是心境舒展; 清修,不是摒棄慾望,而是心地無私; 佈施,不是毫無保留,而是愛心分享; 信佛,不是學習知識,而是踐行無我。

调心之法

调心之法 要把複雜心化為簡單心 要把怨恨心化為感恩心 要把是非心化為論道心 要把嘲諷心化為協助心 要把毀謗心化為護持心 要把忌妒心化為謙和心 要把煩惱心化為菩提心 要把懈怠心化為精進心 要把慳貪心化為喜捨心 要把虛偽心化為真誠心

2024年9月22日 星期日

顏回-論語史料二十則

顏回-論語史料二十則 為政第二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2.9) 公冶長第五 ◎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5.9)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5.26) 雍也第六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6.3) ◎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6.7)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6.11) 述而第七 ◎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不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7.11) 子罕第九 ◎顏淵喟然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搏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9.11) ◎子曰: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9.20) ◎子謂顏淵,曰: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9.21) 先進第十一 ◎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李路;文學:子游、子夏。(11.3)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於吾言,無所不說。」(11.4) 季康子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11.7) ◎ 顏淵死,顏路請子之車以為之(槨)。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鯉也死,有棺而無(槨);吾不徒行,以為之(槨),以吾從大夫之後,不可徒行也。」(11.8) ◎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11.9) ◎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11.10) ◎顏淵死,門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門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視予猶父也,予不得視猶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11.11) ◎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由也喭。子曰:「回也奇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11.18) ◎子畏於匡,顏淵後。子曰:「吾以女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11.21) 顏淵第十二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12.1) 衛靈公第十五 ◎顏淵問「為邦」。子曰:「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15.11)

2024年9月18日 星期三

顏回的修持?

雍也第六 1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6.3) 2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6.7) 3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6.11) ********************** 探討不貳過 1. 其心三月不違仁 2. 聞一以知十 3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4中庸第08章 子曰:“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6.11) ********************** 為政第二 1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2.9) 公冶長第五 1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5.9) 雍也第六 1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6.3) 2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6.7) 3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6.11) 述而第七 1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不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7.11) 子罕第九 1顏淵喟然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搏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9.11) 先進第十一 1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李路;文學:子游、子夏。(11.3) 2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於吾言,無所不說。」(11.4) 3季康子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11.7) 4 顏淵死,顏路請子之車以為之(槨)。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鯉也死,有棺而無(槨);吾不徒行,以為之(槨),以吾從大夫之後,不可徒行也。」(11.8) 5 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11.9) 6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11.10) 7顏淵死,門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門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視予猶父也,予不得視猶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11.11) 8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由也喭。子曰:「回也奇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11.18) 9 子畏於匡,顏淵後。子曰:「吾以女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11.21) 顏淵第十二 1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12.1) 衛靈公第十五 1 顏淵問「為邦」。子曰:「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15.11)

顏回所好何學?

顏回所好何學? ◎聖人之門,其徒三千,獨稱顏子為好學,夫詩書六藝,三千子非不習而通也。然則顏子所獨好者,何學也? ◎顏回好學 →《論語》雍也第六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論語》先進第十一 季康子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顏回之學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2.9) →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5.9) →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6.7)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6.11) →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

2024年9月6日 星期五

教育

寵出來的孩子 危險 捧出來的孩子 霸道 慣出來的孩子 任性 嬌出來的孩子 脆弱 打出來的孩子 叛逆 罵出來的孩子 糊塗 逼出來的孩子 出格 磨出來的孩子 堅強 苦出來的孩子 懂事 闖出來的孩子 獨立 摶出來的孩子 成功

2024年7月12日 星期五

三教談一

三教談一 壹、前言: 一、三教經典給我們做證明 二、中一的傳承 1、伏羲一劃開天 2、堯舜禹傳承: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貳、儒家 儒家論語 一、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 二、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三、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四、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5.9) 五、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六、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6.3) 七、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八、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 儒家中庸 一、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二、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 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三、子曰:“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四、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 儒家大學 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二、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 三、《康誥》曰:「克明德。」《太甲》曰:「顧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參、佛家 佛家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佛家金剛經 一、離相寂滅分第十四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即生實相。 二、離相寂滅分第十四 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 三、持經功德分第十五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   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 四、能淨業障分第十六 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肆、道家 道家道德經 一、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二、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三、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國治民,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四、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五、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 六、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人得一則聖。 伍、結語 一、三教合一 佛家:萬法歸一 明心見性/達摩西來一字無 全憑心意用功夫 道家:抱元守一 修心煉性/要想成佛勤禮拜 儒家:執中貫一 存心養性/人心惟危 道心惟微 惟精惟一 允執厥中 二、生死輪迴的原因-失一 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三、志於道 首重迴光返照

2024年6月17日 星期一

論語--曾子語錄彙整

論語--曾子語錄彙整 ◎學而篇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泰伯篇 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 ◎泰伯篇 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倍矣。籩豆之事,則有司存。」 ◎泰伯篇 曾子曰:「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嘗從事於斯矣。」 ◎泰伯篇 曾子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泰伯篇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顏淵篇 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子張篇 曾子曰:「堂堂乎張也,難與並為仁矣。」 ◎子張篇 曾子曰:「吾聞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親喪乎!」 ◎子張篇 曾子曰:「吾聞諸夫子:孟莊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與父之政,是難能也。」

從一杯茶看《道德經》若水章

從一杯茶看《道德經》若水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上善:道、佛性;茶壺為玄關,發揮至善之用。善利不爭利,無住相之佈施。 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始:茶壺上善若水利萬物 終:水方集茶渣廢水位惡低下 居善地:壺置玄關,里仁為美,守中不移,素位而行,拳拳服膺,止於至善。 心善淵 →茶壺:淵能孕育萬物,壺中天地,化育聖葉,散發芬芳。 →水方:淵能容物,百川匯聚,藏汙納垢,沉澱澄清,無私無我。 與善仁→茶壺玄關,至善寶地,里仁為美,公道佈茶,仁心利人。 言善信 茶器之信:素位而行 各盡爾職 各了各愿 信守愿力 茶德誠信:內心至誠 公道佈茶 一視同仁 誠信待人 茶之信愿:飲之醒神 提振道志 愿心愿力 助人信心 政善治 →成全結緣 因材施教 有教無類 應機說法 →泡茶要素:時間、溫度、茶量、對象 →茶倉:聲色以化民,末也。 事善能 →茶器茶葉 各俱功能 遇善相助 遇事相辦 →辦事人才 君子不器 砍材插秧 樣樣皆能 動善時:何時沖泡 何時出湯 一機一動 恰時恰機 夫唯不爭,故無尤。 茶善利眾生,無相佈施,任評任議,為而不爭,無怨無尤。

2024年5月19日 星期日

茶的六度波羅蜜

茶的六度波羅蜜 遇水捨己,奉獻施飲,公心一片,是為佈施波羅蜜。 棉紙包覆,拒絕外染,含光混俗,是為持戒波羅蜜。 蒸曬揉捻,擠壓發酵,任評任議,是為忍辱波羅蜜。 日益轉化,溫潤陳香,自化苦澀, 是為精進波羅蜜。 外施離相,內則溫養,動靜皆宜,是為禪定波羅蜜。 內則度己,外則濟世,內聖外王,是為智慧波羅蜜。

2024年5月15日 星期三

茶樹吸取了宇宙的能量與大地的能量

茶樹吸取了宇宙的能量與大地的能量 將茶葉在水裡泡開 宇宙及大地的能量便溶出在這一杯茶水裡 一葉一菩提 泡開茶樹的葉子 將茶葉化為能量水 品嘗祂 一品感受身體的氣動 再品感受心情的降伏 三品感受靈性的昇華 一杯能量水 成就身心靈的自在~ 早安20240516 07:35 https://kuoleang94.blogspot.com/2024/04/2024-715.html

2024年5月5日 星期日

有遠見者 看未來而不看眼前

有遠見者 看未來而不看眼前 有報負者 積德業而不積盛名 有作為者 看千秋而不看一時 有宏願者 為大眾而不為自己 有智慧者 談結果而不談過程 有雅量者 為大局而不計恩怨 有氣度者 講大義而不享福澤 有才華者 養識見而不忘自省 有豪情者 能瀟灑而不入世俗 有理想者 納江河而不拒涓流

2024年4月27日 星期六

擁有一餅自己的茶餅

擁有一餅自己的茶餅~20240428于水田的家 壓餅的意義… 普洱茶 越陳越香 歷久彌厚 象徵先民傳給後輩的智慧與心意 恆久綿長 情深意濃 傳統文化 精隨傳承 然而 普洱茶 品牌林立 家家戶戶 各擁自立的品牌 茶友們 有的初入門 有的是三十 四十 年的老茶友 喝茶 一輩子的事 子孫相續的事 這輩子 是否有一餅以自己名字 公司 精神標語 語錄篇章 壓製而成的茶餅呢~

略談生鮮普洱

略談生鮮普洱 今年的春茶 有茶友小量購買嘗鮮 也有茶友大量買進收藏貯存 也有壓成餅 包裝用自己喜歡的主題 壓了數件流傳後代 或者贈與友人 有的喜歡觀察茶每年的變化 當成一種樂趣 有的為了健康 透過茶 要吸收宇宙天地的能量 有的調整自己三高的問題 要吃一輩子的藥 不如喝一輩子的茶 有的放在家中 調節家中溫度 冬暖夏涼 環保救地球 有的希望藏茶生金 有的希望將來老了 可以喝自己收藏的老茶 藏茶的目的不同 你找到自己的目的了嗎~~~ 20240427 隨筆於水田的家

2024年4月26日 星期五

藏茶壓餅

這些年來 壓了一些茶餅 藏茶壓餅 藏一餅茶 壓一餅茶 封面上 一小段文字 或者 一篇經文 有核心精神 有信仰的意義 可以透過文字 常觀常想 內化於心 也可以觀茶 觀茶的陳化 理趣兼備 所以壓茶藏茶 是人生一大樂事也~ 20240427 于水田的家

2024年4月24日 星期三

人生無債便是福 有力量濟人謂之福 三餐溫飽便是福 有功夫讀書謂之福 日有工作便是福 無疾病纏身謂之福 家庭溫暖便是福 無是非到耳謂之福 平安無事便是福 無兵凶荒瘠謂之福 凡是放下便是福 作息能正常謂之福 子孫賢孝便是福 老少一條心謂之福 知足常樂便是福 有著述行世謂之福

2024年4月10日 星期三

皇母訓子十誡天道觀

皇母訓子十誡天道觀(闡天道 得天道 真天道 修真道 一貫天道 修天道 重天道 合天道 對天道) 第二誡 再誡告原佛子洗耳聽真 今本是三期劫苦不堪云 天該老地該殘氣數已盡 為母我豈忍得傷損兒身 開文運垂覺路撤下金線 闡天道稱一貫貫滿乾坤 第二誡 得天道天榜上英名高掛 地府中抅了賬脫出苦輪 朝聞道夕死可憑此一指 指出來無價寶直返瑤琳 第二誡 真天道真天命三界無二 有道統祖祖傳直到而今 二九盤收束起弓長應運 在家中如出家火宅僧人 第四誡 如若是能惺悟合家修養 同行功同立德同返家鄉 在後天修真道一家吉祥 功成後到先天同聚一堂 第五誡 不忍得這玉石俱焚不判 垂金線現靈光海內行舟 千條路萬條路難逢生路 逢生路惟一貫天道速求 第五誡 修天道更不論貧窮富貴 不論乾不論坤皆應勤勞 貧捨身富捨財可把道辦 財法施福慧圓清洪雙爵 急速開急速闡切勿遲怠 再遲疑趕嚴霜難立功勞 第五誡 修道子今本是洪誓大愿 指佛食賴佛穿雷擊難逃 皆本是為救世東顛西跑 仙佛聖他尚且受盡苦勞 俱都是奉母命普化九六 真天道有真證非是虛描 如若是我天道有了虛假 爾洪誓為母擔非哄兒曹 娘何願出此言增兒罪過 迷昧子雖如此疑謗滔滔 今時下立功果萬八聖業 享清福享洪福快樂逍遙 抖抖神壯壯膽一往直奔 拼上命亦要修大志堅牢 或成立佛堂地第一大善 或開荒或下種莫大功勞 如若是遵母訓開荒下種 命仙佛助兒力功成道高 現如今天道在半明半暗 正好是立奇功以顯英豪 第七誡 遵師命重天道方為賢士 學溫良恭儉讓和顏悅色 盡人道合天道敦倫盡性 行禮義守綱常中正莊齊 第八誡 八誡告原佛子心酸肉麻 觀一觀眾兒女一惺塵沙 認假樂受真苦日夜勞碌 對天道作應酬無有空暇 第八誡 現今時修天道何等容易 先受點後再修立化塵沙

2024年3月1日 星期五

師母的隱德

師母的隱德 1930年師尊師母在八卦爐中同領後東方十八祖天命,但為何師尊不提和師母同領天命的事實?因當時十七代祖弟子對年紀與道齡皆不夠資深的師尊承接十八祖一事無法接受與承認,大加批判毀謗者有之,並有部份脫離道場體系自行開道、各辦一方! 雖上天因應乾坤齊渡、女男平等的時代因緣,持續在各地垂象顯化,聖訓一篇篇的在各地印證師尊師母共為十八祖之事實!當時,雖有路祖弟子接受師尊為祖師,但對大多數生長於封建保守之大清帝國的他們而言,當時那種環境與氛圍還是處於社會閉鎖嚴重的重男輕女時代,尤其象徵位高權重的祖師怎可能會是落在坤道的孫師母身上!想當然爾!……當時那種肅殺氛圍與山雨欲來的考驗與批判會有多大??! 他們可以接受師尊為祖師,但卻無法接受坤道承擔崇高的祖師位,因他們認為,自古從未有過坤道承擔祖師的先例!他們斷無法接受,也拒絕承認!那種反彈力道大到道務分歧,幾乎到辦不下去的地步!!見此情形,師母內心崩潰、痛心疾首、日夜哭泣……最後和師尊達成協議……就是……師母隱藏祖師相!表文也只填寫師尊名號,師母央求師尊隱藏和她同領祖師一事,對外只以師尊為馬首是瞻,師母只在背後默默的輔助師尊傳播道務,決意放空自己祖師擁有的一切榮耀與立場!師尊見師母心意已決,只能尊重並配合! 師母為了道場和諧,為了九六天下眾生,師母不計較、不在意外在的一切名相身份,背了多少黑鍋、受盡多少委屈、忍受多少汙衊!師母受辱、受考、受毀、納謗,一切的打擊批判,皆獨自一人承擔!……有誰能知當時師母內心的創傷與悲痛………!這不啻為椎心之痛、泣血之哀啊! 因師母的固全大局,與師尊的低調,外在的風雨與考驗也就漸漸平息,各地道務也日漸宏展開來,並在短短十幾年光景,大道傳遍中國各省!!這種情形直到師尊成道後,師母以天下蒼生為重,才不得已獨自扛起三曹普渡的重責大任!這就是師尊讚嘆師母「隱德」的真相啊!

2024年1月21日 星期日

佛之五眼

佛之五眼: 肉眼:能見一切形色,能觀穢土諸有色 天眼:不問遠近內外晝夜,能觀諸天之無形,皆能見之 慧眼:能觀諸法之空理,能照見真空無相之理的智慧 法眼:菩薩為渡眾生,照見一切法門之智慧,能徹見一切諸法 佛眼:舉凡三界一切,無不徹見,萬象萬事之真實性,無不證之,實乃性海之實智慧,為佛性之一切智。

修行行誼

修行行誼 修行者有肚量,兼容並蓄; 修行者守禮節,易俗移風; 修行者常微笑,廣結善緣; 修行者存誠意,感化大眾; 修行者顯才藝,造福人群; 修行者心謙和,色溫辭婉; 修行者獻愛心,溫暖人間; 修行者用智慧,圓融十方; 修行者捨財富,襄義助貧; 修行者正言語,化惡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