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9日 星期四
三身皆以自性為中心
三身皆以自性為中心
惠能的三身是以自心自性為中心 依照傳統三身的說法,眾生要修行成佛是很困難,成佛的境界對眾生而言是遙不可及,惠能把成佛的境界拉回到自身自性,不需經過從因地到果地漫長的修行。他在《壇經》說的法身、報身、化身都是從自性而說,三身都是從我們的自性起用,三身是自性一身的不同表現方式。法身人人本具,智慧流露即為「報身」, 從報身思量,以智慧巧妙運用就是「化身」。
《壇經‧懺悔品》惠能云: 善知識!法身本具,念念自性自見,即是報身佛。從報身思量,即是化身佛。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歸依。皮肉是色身,色身是舍宅,不言歸依 也。但悟自性三身,即識自性佛。
惠能對三身的解釋是以自心自性為中心,清淨法身就是自性,圓滿報身就是智 慧,千百億化身就是心念、行為。「法身」是以「體」而言,「報身」是以「相」而言,「化身」是以「用」而言,此三身為一身,在眾生清淨的本性之中。所以 自性就是三身,覺悟主力為靠自己的努力,並非外求,惠能教導大眾從自心自性下功夫,肯定人人自身本具三身佛。學道最須於自性下功夫,由自性起觀照,只要覺悟自性中的法身、報身、化身,認識自己本性中的佛,惠能說:「但悟自性三身,即識自性佛。」三身佛是從自性生,非從外得。自性就是三身,識自本 心,見自本性,就是自性佛。惠能以自性解說三身佛,歸依三身佛就是歸依自性,這三身都是以眾生的心念為依歸。但眾生的心總是容易被外境所左右,心為境轉,將心從妄境收回,將自心歸依自性,故歸依是指自修自悟自性功德才是真歸依,非歸依外在有相之佛像或色身。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多言數窮?多聞數窮?
多言數窮?多聞數窮? 《道德經》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俞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 王弼本: 多言數窮 不如守中 帛書甲本:多聞數窮 不若守於中 帛書乙本:多聞數窮 不若守於中 *** 傅奕本...
-
彌勒真經-嬰兒姹女常持念-略探「嬰兒」之意 對於身心健康,除了保持簡樸以外老子還主張「歸真」,希望人們的心性都能回復到其最初始的真性狀態。那麼人的最初始真性狀態是什麼呢?就是「嬰兒 狀態」。人類嬰兒時期無任何心機,全憑生理自然真性運作,所以老子認為嬰兒 是最接近「道」性的。因...
-
一杯茶湯的管理——司茶人 “一杯茶湯的管理”,短短一句話,但卻是一個龐大的知識體系、技術體系、藝術體系、美學體系,終始本末,缺一不可。茶事中,人是其主體,茶是其客體。人與茶的每一次相遇,共同創造的皆是美好茶湯之作品。 行茶,首先需要的是一個茶空間,一方...
-
潘華齡道長超拔的氣天仙 比干、黃飛虎、秦紘、左光斗、史可法。 比干 比干是商王 文丁 ( 太丁 )之子, 帝乙 之弟,帝辛( 紂王 )的叔父,官 少師 ( 丞相 ) 。生於殷帝乙丙子之七祀。一生忠君愛國倡導「民本清議,士志於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