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日 星期一

道在日用尋常間

道在日用尋常間 惠能將修行落實於生活當下的每一念,真正的修行是在日常生活中修行,而且修行沒有一定的固定形式。惠能重視生命存在的事實,認為佛法只有在世間才 能被體現出來,菩提在煩惱中才能被彰顯出來。只要心內不執著於外在事物,修行與世俗生活是一樣的。故修行者不捨棄世間生活,又不執著世間生活。 《壇經》 云:「於一切法,不取不捨,即是見性成佛道。」 《壇經‧般若品》惠能在「無 相頌」中有具體的說明: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惠能以平常心是道來實現入世的修行,所以他也關注現實人生的問題,將儒家的倫理道德轉換成佛家的修行內容,教導眾生依此修行,西方極樂世界就在眼前。 《壇經‧疑問品》惠能云: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諠,若能鑽木出火,淤泥定生紅蓮。苦口的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日用常行饒益,成道非由施錢,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聽說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自心如如不動,自在解脫。雖沒有持戒,但也不會犯戒。雖然沒有參禪,但自性也在禪定的解脫中。當一個人達到從心所欲不欲矩的境界時,內在覺性自然流露,從而展現合宜的身口意的行為。惠能也說 「平常心是道」,如孝養父母、尊老愛幼,恭敬長輩,愛護晚輩等等,以慈悲心 對待周邊事物。雖身處紅塵,也能出汙泥而不染,日常生活即是「道」。惠能很重視入世的修行,他認為修行不離開五欲六塵的凡俗之境, 若真的想要修行,在家也可以,不一定在佛寺才能修行。 《壇經‧疑問品》惠能 云: 善知識!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東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惡。但心清淨,即是自性西方。只要自心清淨,就是自性西方。「淨土」在自心,不必向身外尋求。惠能主張在 世俗生活中尋求解脫,把修行與日常生活完全結合在一起,觸目皆是道。禪宗把修行變成一種簡而易行、平民化的宗教,使禪宗人間化、世俗化。《壇經》入世的思想,彼岸就是此岸,入世成為成就佛道的必要途徑。把強調出世的佛教完全落實到現實生活中,禪宗的修行只要在語默動靜舉手投足之間著力,因此有別於印度佛教,避世獨居的修行生活。惠能指出:「一行三昧者,於一切處行住坐臥,常行一直心是也。」 所以行住坐臥、搬柴運水、睡覺吃茶,無非是禪,無非是般若。強調修行沒有一定的形式,修禪與生活打成一片,並發展為「農禪並重」 的禪宗風格。故禪宗主張積極入世,在中國廣受士大夫的喜愛,使佛教深入民間, 不分僧俗,道即是生活,生活不離道的展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有遠見者 看未來而不看眼前

有遠見者 看未來而不看眼前 有報負者 積德業而不積盛名 有作為者 看千秋而不看一時 有宏願者 為大眾而不為自己 有智慧者 談結果而不談過程 有雅量者 為大局而不計恩怨 有氣度者 講大義而不享福澤 有才華者 養識見而不忘自省 有豪情者 能瀟灑而不入世俗 有理想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