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日 星期日
六祖壇經
六祖壇經
現代人在滾滾紅塵中,生活既緊張又忙碌。回首前塵,總感覺自己的生命是渾渾噩噩、徬徨無依的過日子。庸庸碌碌心情常常處於疲憊之中,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家裡、工作、……。一樣的事情每天周而復始不斷的重覆,如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生活 變得很沒有品質,甚至沒有自我。嘗聞「深入經藏,智慧如海」,經藏是指佛所說的經典。佛經是釋迦牟尼佛在不同的場合、時機、針對不同的弟子所說的法。故有人在人生低潮或面臨生命困頓之時,往往聽聞到一句經文而心開意解。人生在世如果有佛法的智慧,為我們指引一條方向,自然能找到生命的皈依處。如同惠能聽聞到《金剛經》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從而興起求法的決心,成為一代宗師,改變了中國佛教的發展。秉著一顆想探索的心,想了解、 想知道、想尋覓自己生命的本質是什麼?人活著要做什麼?或者說是一種內在聲音的呼喚,想要追求心靈的安定。若干年以前,有一段時間,我看了寺廟裡很多的善書,這些善書也給我很多的啟發,了知世間的因因果果。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在世間如何生活,才能維持原來的赤子之心,也就是找到自己的本性。在凡塵俗世中,我們終日在金錢上汲汲營營,為物質奔波忙碌,生活有太多誘惑,為名利、權力、得失、好壞、生死等,很容易迷失自我。我們現在的生命從小就被社會、學校、與家庭教育制度所制約,所以如何在這世間,能事事以「平常心」去面對人生一切的好與不好,是人生的功課。所以企圖在佛法中找到我想要的答案。在過去懵懂無知的年歲,曾經聽聞過《壇經》中相關公案,印象深刻常於心 中反覆思索。如:梁武帝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設齋」,但達摩祖師不但沒有稱讚他的「善舉」,反而說「毫無功德」。還有著名的風動幡動的公案故事,二僧未能泯滅意識中的相互對待,惠能說是「心動」的結果。另外印象最深刻的是惠能 與神秀二位大師所作的偈子,千古傳誦。有時偶爾聽到《壇經》的一言半句有久旱逢甘霖的感覺。如:「一燈能除千年闇,一智能滅萬年愚」、「心平何勞持戒, 行直何用修禪」 、「經誦三千部,曹溪一句亡」 。以上《壇經》的句子帶給人們 有無限智慧與清涼的感覺。反覆玩味《壇經》的句子是一種心靈的饗宴----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修行行誼
修行行誼 修行者有肚量,兼容並蓄; 修行者守禮節,易俗移風; 修行者常微笑,廣結善緣; 修行者存誠意,感化大眾; 修行者顯才藝,造福人群; 修行者心謙和,色溫辭婉; 修行者獻愛心,溫暖人間; 修行者用智慧,圓融十方; 修行者捨財富,襄義助貧; 修行者正言語,化惡為善。
-
彌勒真經-嬰兒姹女常持念-略探「嬰兒」之意 對於身心健康,除了保持簡樸以外老子還主張「歸真」,希望人們的心性都能回復到其最初始的真性狀態。那麼人的最初始真性狀態是什麼呢?就是「嬰兒 狀態」。人類嬰兒時期無任何心機,全憑生理自然真性運作,所以老子認為嬰兒 是最接近「道」性的。因...
-
一杯茶湯的管理——司茶人 “一杯茶湯的管理”,短短一句話,但卻是一個龐大的知識體系、技術體系、藝術體系、美學體系,終始本末,缺一不可。茶事中,人是其主體,茶是其客體。人與茶的每一次相遇,共同創造的皆是美好茶湯之作品。 行茶,首先需要的是一個茶空間,一方...
-
◎如何在家修 師言。善知識。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東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惡。但心清淨。即是自性西方。韋公又問。在家如何修行。願為教授。師言。吾與大眾說無相頌。但依此修。常與吾同處無別。若不 依此修。剃髮出家。於道何益。 頌曰 心平何勞持戒 行直何用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