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3日 星期五
真菩薩
真菩薩
《金剛經》是佛陀為大乘、最上乘者所說,是行菩薩道的寶典。因此,這裡談的破我執,不再侷限於個人生命個體的自我超越,而是站在菩薩道行者所應建立的無我性格,從無我中,泯除一切人我對待的二元分別,進而成就平等度化 有情的利生事業。在《金剛經》中,處處可見佛陀要人們破除我執的闡述與脈絡,如經中說
「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等句,皆可看出「離相」而無我的般若觀,對於行菩薩道的重要性,以及「離相」對於大眾發菩提心而能超越自我生命侷限的可能性。在這兩個前提下,無論行菩薩道與否,吾人都應正視破除我執的課題。在《金剛經》指陳,菩薩道行者應破除對「四相」的執取,以離一切相為進路而發起菩提心,並以無「我執、法執」作為吾人真正能行菩薩道的根本。什麼才是「真菩薩」呢?即能通達無我的人。以真諦的立場,一切法都是不可得的,要破除我執(菩薩之相)、法執(菩薩之法),因此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不執著「我等四相」,泯絕能度所度的法相,菩薩於修因上要無住離相,如此才是 「真實菩薩」。 從引文當中,可以了解到破除「我執、法執、離一切相」,是成就菩薩道不可忽略的條件。而在《金剛經》中大量提到關於菩薩度眾生皆應以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而行利生事業。從《金剛經》中,此「四相」被大量出現的頻率可說明它對吾人行菩薩道有應破除且不可輕忽的主導意味。換言之,此四相的執取與否,是吾人能否實踐菩薩道的關鍵。菩薩如果有此四相的執取,於此就會生起顛倒之心。要怎樣遠離四相的顛倒夢想呢?先以「我相」的我來說,我的身體是五蘊和合,沒有主宰性;是緣生幻有,沒有常住性;是業報所感,沒有自在性;是處處有障礙,沒有普遍性。所以五蘊假聚的我,實在是緣生緣滅 的,如此,我相既除,也就沒有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的結縛。
也就是說,吾人若能破除我執,即意味著與之相對待的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皆盡掃蕩。 因此, 這四相實際上都是由一個「我相」所開展出來,所以,人們若欲行菩薩道唯有「破除我執」,方能以更開拓的境界成為實踐菩薩道之進路。 我想,這不只是對菩薩道行者而言,亦是古今眾生對於如何超越煩惱及出離生死流轉所應探討、實踐的重要課題。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修行行誼
修行行誼 修行者有肚量,兼容並蓄; 修行者守禮節,易俗移風; 修行者常微笑,廣結善緣; 修行者存誠意,感化大眾; 修行者顯才藝,造福人群; 修行者心謙和,色溫辭婉; 修行者獻愛心,溫暖人間; 修行者用智慧,圓融十方; 修行者捨財富,襄義助貧; 修行者正言語,化惡為善。
-
彌勒真經-嬰兒姹女常持念-略探「嬰兒」之意 對於身心健康,除了保持簡樸以外老子還主張「歸真」,希望人們的心性都能回復到其最初始的真性狀態。那麼人的最初始真性狀態是什麼呢?就是「嬰兒 狀態」。人類嬰兒時期無任何心機,全憑生理自然真性運作,所以老子認為嬰兒 是最接近「道」性的。因...
-
一杯茶湯的管理——司茶人 “一杯茶湯的管理”,短短一句話,但卻是一個龐大的知識體系、技術體系、藝術體系、美學體系,終始本末,缺一不可。茶事中,人是其主體,茶是其客體。人與茶的每一次相遇,共同創造的皆是美好茶湯之作品。 行茶,首先需要的是一個茶空間,一方...
-
◎如何在家修 師言。善知識。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東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惡。但心清淨。即是自性西方。韋公又問。在家如何修行。願為教授。師言。吾與大眾說無相頌。但依此修。常與吾同處無別。若不 依此修。剃髮出家。於道何益。 頌曰 心平何勞持戒 行直何用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