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8日 星期四
生死齊一
生死齊一
《莊子》認為生與死的分別,同樣也是成心的分別,故《莊子‧齊物論》思想,亦表現在生死齊平的探討中,本節以下將對此做探討,以釐清《莊子》書中生死齊一的思想。世人皆是悅生而惡死,《莊子》認為此亦是成心的執迷,〈齊物論〉言:予惡乎知說生之非惑邪!予惡乎知惡死之非弱喪而不知歸者邪!麗之姬, 艾封人之子也。晉國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於王所,與王同筐床,食芻豢,而後悔其泣也。予惡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蘄生乎!
在此《莊子》舉麗姬的例子,言麗姬在晉國國君剛得到她時,內心悲傷不已,認為迎接自己的是悲慘的命運,然而當她踏入晉國國君的宮殿後,生活條件優渥反而後悔當初為何哭泣。《莊子》透過此則寓言,說明人對於生死的成心執迷,人無法知道死後的世界,又怎麼認定生必然喜,死必然悲?然人卻因生死的執著,而妄生情緒,傷害精神的自由,常人總是悅生惡死,對死亡極端的抗拒,而在《莊 子》眼中,死亡卻如同歸鄉一般自然。《莊子‧至樂》中言:「髑髏曰:『死,無君於上,無臣於下,亦無四時之事,從然以天地為春秋,雖南面王樂,不能過也。』」並不是宣揚死一定是樂,而是以樂死惡生,與成心的悅生惡死相對照,破除人 生死的執迷。此外麗姬寓言也說明了福禍本無定準,人不當執定一時福禍,妄生情緒,《老子‧五十八章》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熟知其極?其無 正?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此說明福與禍的流動本來就沒有定準,人卻執迷於福禍,失去生命的自然。故《莊子》言:「予惡乎知夫死 者不悔其始之蘄生乎!」乃是教人跳脫生死福禍的執定中,不使生命之自然於此 陷溺。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修行行誼
修行行誼 修行者有肚量,兼容並蓄; 修行者守禮節,易俗移風; 修行者常微笑,廣結善緣; 修行者存誠意,感化大眾; 修行者顯才藝,造福人群; 修行者心謙和,色溫辭婉; 修行者獻愛心,溫暖人間; 修行者用智慧,圓融十方; 修行者捨財富,襄義助貧; 修行者正言語,化惡為善。
-
彌勒真經-嬰兒姹女常持念-略探「嬰兒」之意 對於身心健康,除了保持簡樸以外老子還主張「歸真」,希望人們的心性都能回復到其最初始的真性狀態。那麼人的最初始真性狀態是什麼呢?就是「嬰兒 狀態」。人類嬰兒時期無任何心機,全憑生理自然真性運作,所以老子認為嬰兒 是最接近「道」性的。因...
-
一杯茶湯的管理——司茶人 “一杯茶湯的管理”,短短一句話,但卻是一個龐大的知識體系、技術體系、藝術體系、美學體系,終始本末,缺一不可。茶事中,人是其主體,茶是其客體。人與茶的每一次相遇,共同創造的皆是美好茶湯之作品。 行茶,首先需要的是一個茶空間,一方...
-
◎如何在家修 師言。善知識。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東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惡。但心清淨。即是自性西方。韋公又問。在家如何修行。願為教授。師言。吾與大眾說無相頌。但依此修。常與吾同處無別。若不 依此修。剃髮出家。於道何益。 頌曰 心平何勞持戒 行直何用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