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9日 星期五
善下不爭之德
善下不爭之德
水的另具有一個特性,水雖是至柔者但它可以攻下堅強、剛硬者,天 下至柔弱是水,而攻堅強者沒有誰能勝之,無人可以改變之。水雖是柔弱但天下 萬物缺水不可,缺水潤澤則乾枯無法生存,所以水也是最堅強,這個道理,天下 莫不知但有多少人能行之。柔弱的水可以攻退剛強者,這是沒有任何可以取代柔 水攻堅的能力,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但大部份因內心的執著、有待而無法 落實做到。最後,水因偉大的包容力、弘大的寬容心而成就為百谷之王。〈第六 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 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
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故能為百谷王。 在第八章我們探討了水的特性和水的精神,在本章水因善下不爭、滋潤萬物、 利萬物而成萬物,更成就了自己為百谷之王。因江海沒有自我,無私的奉獻,無 心自然的處下而不爭,放大心胸無私的滋潤天下萬物,也給出自己空間,容納天 下百川河流之水形成了大海、百谷之王。 將水的偉大無私的精神運用於聖人的修養工夫上,聖人要在萬民之上,一定 要則言語謙卑,想要身居萬民之前,一定要將自己擺放在最後位,即學習水無我 無私的精神。如此聖人位居天下人民之上不給人民帶來壓力,在於人民之前也不 會給人民任何傷害,這樣在聖人百姓的上下前後之間取得了平衡和諧。聖人如此 謙卑、放下、不爭高下的平衡境界當然無所爭執,無所爭執則就沒有爭執的機會 的發生了。再次印證老子所云:「聖人之道,為而不爭」(〈第八十一章〉)聖人謙 卑處下自然無爭的和平境界,正是自然之道所保證出來的聖人玄德。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慈妙菩薩人生故事
慈妙菩薩人生故事 慈妙菩薩在世是一位在台灣道親,求道有30年了,她不是點傳師,不是講師,不是辦事人員,不是壇主,但她有立清口愿,她真實信任這個道的寶貴,她對道信仰誠心誠意。 從求道以後,她每天早上4點30分走路去天妙佛堂(寶光建德),路程經過山路大概 1.5小時,她每天就是這...
-
◎如何在家修 師言。善知識。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東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惡。但心清淨。即是自性西方。韋公又問。在家如何修行。願為教授。師言。吾與大眾說無相頌。但依此修。常與吾同處無別。若不 依此修。剃髮出家。於道何益。 頌曰 心平何勞持戒 行直何用修...
-
信受奉行金剛經 可得福德功德? 相關經文彙整 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 聞是章 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 是無量福德。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 是...
-
南海古佛慈訓 : 淨化自身之業識 須靠五力! 1功德力,從行三施當中建立而來『功德力』可以扭轉,淨化爾等,不淨業識之作用。 2愿力,從爾等發心、誠心、慈悲當中得來『愿力』可保全你們的『色身』還有修道慧命,及促進色身去『行修辦道』行功了愿之作用。 3定力,從持戒,遵守一貫佛規禮節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