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8日 星期四

真宰

真宰 當《莊子》開始反省生命時,他便開始思考人的生命是否有ㄧ主宰存在,在此《莊子》揭示了「真宰」、「真君」的存在。所謂「真宰」與「真君」都是指真實無妄的生命主體,也可以稱呼為「真心」、「道心」、「常心」。人人自有真實無妄的生命主體,所以《莊子》言「如求得其情與不得,無益損乎其 真」,說明無論人是否有意識到、求取到「真宰」,都不會影響到「真宰」確實存在的事實,因為「真宰」存在於每個人的身上。「真宰」與「成心」乃是人心的一體兩面,皆是主宰人身的生命主體。「真宰」為人本有之心,真實自然而能與道冥合,「成心」乃是人習慣累積而起的價值判斷。《莊子》言:「夫隨其成心而師之,誰獨且無師乎?」「真宰」雖為人天生本有之心,然隨著習慣的積累,「成心」必定會在人心中產生,當人受成心 顯現時,「真宰」漸受其遮蔽而隱沒,成心乃是來源自人的習性積累,因此成心 的產生有其必然性,因此沒有人一生能完全不受成心遮蔽,故《莊子》重視工夫 修養,講究透過「坐忘」、「心齋」等工夫化去成心,使真宰得以顯現。由此觀之,《莊子》書中倡言達到逍遙境界的真人,但沒有天生的真人,真宰雖為天生本有的生命主體,但成心遮蔽有其必然,故透過工夫實踐達至逍遙是條不可避免的道路。道家講天真,講自然,《老子》就常以嬰孩、赤子形容自然 天真的生命狀態。嬰孩、赤子的天真乃是先天的天真,因未涉世事,故能沒有 分別之心,此為一度的天真。從《莊子》方面來看,人本心是真實無妄的,亦是 屬於一度天真,然人必會隨著習慣累積而有分別心,不可能常保天真,因此道家 追求天真,乃是二度的天真。所謂二度天真是說透過後天修養工夫,化去分別、執著後,復返天真自然。如《老子‧二十八章》言:「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此言「復歸」便是說明透過工夫修養,返回嬰兒般無執無別的狀態。《莊子》 講「坐忘」、「心齋」,亦是透過後天工夫,復返真實自然。故《莊子》說的「逍 遙」、「真人」,必須緊扣著工夫修養來談,工夫修養乃是必經的歷程,唯有透 過工夫修養方能達至「逍遙」的境界,而為「真人」。 綜觀而言,《莊子》肯定人有一生命的主宰,即是真實無妄的本心,然而人 隨習性的累積必然會產生成心,當人受成心障蔽時,真宰即受到隱沒。故《莊子》 重視工夫修養,當對己身生命有所自覺時,方能有所反省,進而通過工夫修養祛 除成心,使有妄的生命,復返於無妄真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藏茶壓餅

這些年來 壓了一些茶餅 藏茶壓餅 藏一餅茶 壓一餅茶 封面上 一小段文字 或者 一篇經文 有核心精神 有信仰的意義 可以透過文字 常觀常想 內化於心 也可以觀茶 觀茶的陳化 理趣兼備 所以壓茶藏茶 是人生一大樂事也~ 20240427 于水田的家